诗韵杭城、文润浙大,第六届“求是杯”国际诗歌创作与翻译大赛决赛于2024年9月15-16日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成功举行。本届大赛由(中国)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主办,浙江省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学会、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共同承办,国内十余家学术机构和社会团体通力协办。自征稿启事发布以来,7个月间大赛组委会共收到来自国内外440所高校、278个专业的本硕博各就读阶段在校生参赛作品3098篇,规模之大、参与人数之多均创历年之最。这些作品分创作和翻译两个赛道,历经省赛、国赛等多个环节的专家评审,最终遴选出近百篇优秀作品进入决赛。这些作品的创作者齐聚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展开一场充满诗意的“紫金港论剑”,最终产生国赛一等奖29名、国赛二等奖56名,以及国赛三等奖和优胜奖若干。
“求是杯”国际诗歌创作与翻译大赛是充分体现浙江大学人文发展理念的结晶,它始终秉承着推动高校文化建设、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培养高等教育人文情怀、促进国际交流与跨文化传播的办赛理念,逐步发展成为一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国际性诗歌赛事。自设立至今的10年历史中,“求是杯”共吸引了逾万名爱好诗歌的青年参赛学生,凝聚了一大批国内外诗歌创作、翻译、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这个“诗歌共同体”不仅为高校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还促进了五湖四海乃至中外各国之间的文学文化交流,充分体现了文明互鉴的时代之音。
本届大赛线下决赛环节规则明确、纪律严明、计分严谨、井然有序。诗歌创作与诗歌翻译(英、德、俄、法、日、西等六种语言)共分7个组分别展开角逐。吴笛、赵振江、高兴、汪剑钊、田原、沈苇、陈壮鹰等著名诗人和翻译家,以及十余位诗歌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教授担任评委,共同评审与见证了决赛一、二等奖的诞生。决赛评委会在这些层层选拔、突出重围的近百份作品中,优中选优,践行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确保了获奖作品的文学水平和审美高度,为广大青年学生对诗歌的热爱与执着保驾护航。
(7个组专家评委会工作剪影——创作组:汪剑钊、沈苇、刘翔、帕瓦龙;英语组:吴笛、高兴、杜磊、宣奔昂;德语组:陈壮鹰、刘永强、赵蔚婕;俄语组:王永、马卫红、袁淼叙;法语组:赵佳、沈斐斐、赵苓岑;日语组:田原、阿莉塔、胡文海;西语组:赵振江、程弋洋、卢云)
决赛之后,“诗的穿越——2024浙江大学国际诗会”中秋活动在紫金港校区临湖广场公开举行,国内外30余名诗人及专家学者莅临现场,吸引了百余名校内外师生落座聆听。著名诗歌翻译家、《世界文学》杂志前主编高兴主持诗会。英国华威大学副校长、欧洲科学院院士西恩·汉德(Seán Hand),俄罗斯总统国民经济和公共管理学院首席专家、《文学问题》期刊主编伊戈尔·沙伊塔诺夫(Igor Shaytanov),青年诗人、牛津大学墨顿学院当代诗学博士多米尼克·汉德(Dominic Hand),以及赵振江、梁晓明、汪剑钊、沈苇、田原、陈壮鹰、帕瓦龙、刘翔、王宗琥、罗米良、卢云、袁淼叙、薛冉冉、赵苓岑、宣奔昂、赵蔚婕等大赛评委先后上台朗诵。中、英、法、俄、德、日、西等7个语种的诗歌经典和当代原创悉数登场,与会嘉宾纷纷沉浸在诗歌语言感化心灵、启迪智慧、凝聚人心、传播真善美的氛围中。此次国际诗会在校内外反响良好,不仅拓宽了浙江大学在校师生的国际视野,还促进了中外诗歌文化的交流互鉴,增进了不同文化背景青年之间的理解与共鸣。
16日,第六届“求是杯”国际诗歌创作与翻译大赛颁奖典礼在紫金港国际饭店隆重举行。典礼通过华语之声、浙江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平台进行节目录制和现场直播,直播观看人数达34万人次,并由新华社、央视频、浙江卫视、钱江晚报、杭州新闻等多家主流融媒体报道盛况。来自海外多个国家以及国内二十余个省赛省区的数十位学者与诗人莅临现场,国内十余个学术组织机构与杂志社的负责人以及外国语学院院长相继宣读获奖名单并为获奖选手颁发荣誉证书。
浙江省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杨革新教授主持开幕式。浙江大学副校长周江洪教授首先致开幕式欢迎辞,他指出,浙江大学一方面秉承“求是创新”的校训,着力推动科学进步与技术发展,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具有崇高声誉;另一方面,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充分弘扬人文精神,尊重文科发展之道,十余年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与飞跃的进步。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邱华栋先生发来贺信,祝贺大赛圆满成功并肯定了“求是杯”大赛在诗歌人才的发掘与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对大赛的进一步发展寄予期望。浙江省社科联名誉主席蒋承勇教授代表省社科联与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致辞,他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既是物质文明的现代化,同时也是对物质文明的超越,实现精神文明的现代化才是更高追求,而诗歌创作与文学翻译正是承载这一进程的关键文化力量。
英国国家学术院外籍院士、浙江大学聂珍钊教授致辞,他表示作为历届“求是杯”大赛的参与者,他见证了大赛的发展壮大,看到了一批批优秀学子借助大赛的力量崭露头角,在创作事业与学术事业的道路上获得进步。英国华威大学副校长、欧洲科学院院士西恩·汉德发表致辞,他细数英语诗歌史上的多位经典诗人,强调了诗歌创作与跨文化翻译在人类文明历史中起到的文化记忆作用。
正式颁奖环节,《江南诗》诗刊编辑部主任江离、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诗歌研究中心研究员傅光明、浙江省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欧荣、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副会长朱文斌、《世界文学》原主编高兴、浙江省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章汝雯、浙江省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学会秘书长凌喆相继宣读各类别获奖名单(包含创作类一二等奖、翻译-英语类一二等奖、翻译-多语种类一二等奖、优秀指导教师奖以及优秀组织奖等)。
浙江大学校友、求是人文发展基金捐赠者陈雪源、李亚君、沈维军、叶胜虎;诗人帕瓦龙、诗人刘翔;大连外国语大学教师发展中心主任罗米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文学研究院副院长刘茂生、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王宗琥、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院长孙超、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院长陈壮鹰、日本城西国际大学教授田原、诗人梁晓明、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汪剑钊、欧洲科学院院士西恩·汉德、浙江省作协副主席沈苇、北京大学教授赵振江、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原副校长叶兴国、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董艳萍、浙江省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学会会长王永相继为获奖选手、优秀指导教师、优秀组织单位颁奖。
大会闭幕式由主办方(中国)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会长吴笛教授致辞并总结。他指出,诗歌是从丰富的语言矿产中提炼出来的精华,是人类生活经验和思想情感以及个体心灵轨迹的最妥帖的呈现,也是民族语言艺术的精华与精神文化的象征。诗歌更是人类各个时期相互之间传达思想、交流情感的重要载体,它起到了沟通不同民族文化、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是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多位与会嘉宾及决赛选手接受浙江电视台采访时表示,“求是杯”大赛不仅是一项文学赛事,更是一个促进国际文化交流、提升学生人文素质、推动当代诗歌创作与研究的重要平台。大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作热情,推动了中国诗歌发展的多样性。同时,优秀选手受到了创作界和翻译界的关注,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获奖作品也得以通过诗刊杂志与广大媒体进行推广和传播,为诗歌爱好者和研究者提供了学习资源。由此可见,“求是杯”国际诗歌创作与翻译大赛对于推动文学创作、文化交流、教育发展以及提升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贡献。
颁奖典礼在诗意的氛围中迎来尾声,俄罗斯《文学问题》期刊主编伊戈尔·沙伊塔诺夫发表大会感言,外国青年诗人代表多米尼克·汉德以及一等奖获奖选手代表朱思伊、莫万磊、张若倩分别朗诵自己的原创与译作。本届大赛在悠扬的诗歌韵律声中圆满落幕。
温馨提示:上述获奖选手图片仅为颁奖典礼到场选手,完整获奖名单(包含决赛一、二等奖,以及三等奖、优胜奖、优秀指导教师奖、优秀组织奖)将于几日后在主办方“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公众号、承办方“浙江省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学会”公众号以及“求是杯”大赛官网上发布,敬请选手们耐心等待。获奖证书预计可于9月25日左右登录“求是杯”官网自行下载。
下载方式:进入官网,在网站首页中部的右上方点击“登录”按钮,填写账号密码登录个人账号;进入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人像图标,点击“荣誉资质”,即可下载。
|
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信息版权及活动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我爱竞赛网仅作媒体支持。
大学生分类赛事交流QQ群组 |
提示:建议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兴趣爱好有选择性的添加,而不是盲从添加所有群组。(每人限加4个,谢谢配合!) |
我爱竞赛网赛事交流总群 |
805014569 |
商业创业比赛交流群 |
756947254 |
设计广告比赛交流群 |
1132712114 |
科技IT类比赛交流群 |
1078465200 |
学科技能比赛交流群 |
1105653156 |
选秀歌唱比赛交流群 |
338340787 |
兴趣爱好比赛交流群 |
824163477 |
公益志愿者交流群 |
829776616 |
青年机遇信息交流群 |
7357738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