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全国大学生低碳循环科技创新大赛||报名截止时间:2025年4月15日||主办方: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
第四届全国大学生低碳循环科技创新大赛
报名截止时间:2025年4月15日
各高等院校:
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文件要求,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提高大学生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和创新意识,培养团队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高校大学生相互交流与学习。由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国家一级学会)主办,浙江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浙江工业大学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浙江大学环境与能源政策研究中心、浙江省高校科协联合体、浙江省循环经济学会、浙江省绿色科技文化促进会联合承办第四届全国大学生低碳循环科技创新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
低碳循环 绿色发展
二、大赛内容
紧扣大赛主题,体现新思想、新原理、新方法、新技术及新产品。
(一)参赛作品赛道
本届竞赛设置高教自主赛道、产业命题赛道。高教自主赛道由参赛队伍根据竞赛主题和方向自拟题目参赛;产业命题赛道围绕竞赛主题面向政府、社会和企业征集竞赛命题,参赛团队从指定命题中选题参赛,具体命题由大赛官网后续发布。
(二)参赛作品组别
根据参赛团队成员中最高学历,分为本科生组与研究生组。
(三)参赛作品类别
根据大赛章程,高教自主赛道申报作品类型包括:实验研究、调研报告、产品设计与成果应用等三大类。产业命题赛道作品单设一类别。
(四)参赛作品领域
参赛作品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低碳循环理论研究与现状调查;资源能源节约的技术创新或新产品开发;废弃物循环利用的技术创新或新产品开发;新能源开发利用的技术创新或新产品开发;温室气体减排与固碳增汇的技术创新或新产品开发;低碳循环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研究。
三、大赛规则
1.参赛对象:普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以高等学校为参赛单位,参赛者必须以团队形式参赛,单个团队不得超过10人,指导教师1-5名(鼓励企业导师参与)。每位参赛者(每个参赛团队)限报1个项目,每个参赛项目只可选择参加一个类别,不得兼报。
2.作品评审:专家委员会根据作品的科学性、创新性、可行性和经济性等对作品进行初审和终审,并提出获奖名单。
3.所有参赛成果均在2023年7月1日之后取得。
4.本大赛为公益属性,对所有参赛团队均不收取任何参赛费用。
四、大赛日程与安排
2.作品申报:请各参赛团队将大赛作品申报表(附件1)、作品书(模板见附件2),于2025年3月1日至5月10日24:00前进行网上提交。作品申报表须由项目负责人所在院系(或部门)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扫描后一并提交。
3.作品初审:初定时间为2025年5月11日至5月31日,大赛组委会组织专家在线上进行作品初评。
4.专家会评:初定于2025年6月下旬,举行专家会评,确定大赛拟获三等奖和入围决赛作品名单。
5.作品公示:通过会评的作品,设为期7个工作日的公示期。
6.终审、决赛:初定于2025年8月中旬进行决赛答辩,具体方案另行通知。
五、奖励
1.大赛设立奖项,分为等级奖、单项奖和优秀组织奖三类奖项。
2.等级奖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等级的获奖比例由大赛委员会根据参赛规模的实际情况确定。
3.单项奖由专家委员会提出设立,报大赛委员会批准。
4.优秀组织奖由组织委员会对大赛组织中表现突出的单位进行提名,报大赛委员会讨论通过确定。
六、联系方式
大赛依据参赛比例分组设置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颁发获奖证书。
参赛团队请加入第四届全国大学生低碳循环科技创新大赛QQ群(群号:934853783),参赛者可关注低碳循环科技创新大赛微信公众号(CNLCR2022),后续事项通过QQ群、微信公众号和网站发布。
1.大赛联系邮箱:dtds@zust.edu.cn
2.联系人:张老师
3.联系电话:0571-85070732
4.大赛秘书处: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和路318号浙江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信息版权及活动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我爱竞赛网仅作媒体支持。
大学生分类赛事交流QQ群组 |
提示:建议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兴趣爱好有选择性的添加,而不是盲从添加所有群组。(每人限加4个,谢谢配合!) |
我爱竞赛网赛事交流总群 |
1158781193 |
商业创业比赛交流群 |
1037490296 |
设计广告比赛交流群 |
1132712114 |
科技IT类比赛交流群 |
1078465200 |
学科技能比赛交流群 |
1157026954 |
选秀歌唱比赛交流群 |
1132347268 |
兴趣爱好比赛交流群 |
824163477 |
公益志愿者交流群 |
740627279 |
青年机遇信息交流群 |
2501453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