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避免恶意刷票,恶意竞争,体现本次比赛公正性,组委会决定,投票转化为分数规则为:
1~20名,计入总分为50分;
21~50名,计入总分为49分;
51~100名,计入总分为48分;
101~150名,计入总分为47分;
151~200名,计入总分为46分;
201~250名,计入总分为45分;
251~300名,计入总分为44分;
301~350名,计入总分为43分;
351~400名,计入总分为42分;
401~450名,计入总分为41分;
451~500名,计入总分为40分;
500名~1000名,计入总分为39分;
1001名~2000名,计入总分为38分。
评委打分为50分制,与投票分数一起计入总分。
评委打分将在6月1日~6月5日进行,具体分数查询办法会在6月8日前后在群里及大赛专题页面告知大家。
投票截止时间:5月31日23点59分59秒,最后提醒大家这是一次征文比赛,投票的目的只是想让大家的作品扩散,让更多的人阅读,请大家不要为了排名而去刷票,征文的最终获奖,和作品质量也是有很大关系的。
总分: 登录可见大赛首页 > 作品投票 > 详情
孤独的流浪者
作者:林峥峥   学校: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阅读量:5343
排行:254   票数:238

摘要]我们总是在路上,总是想要寻找到什么,就像一个孤独的流浪者。不是每一份孤独都理应流浪,不是每一次流浪都会有孤独。每一刀镌刻都是他对生活的诉说。

【编者按】自从2015年下半年伊始,无论风和日丽还是阴雨绵绵,同心楼门口那位老爷爷的身影无数次定格在路人心里。他孤独地坐在墙角边,一成不变的衣服,一心制作着它所谓的竹笛并以卖此为生,这样的画面一直持续至今。而曾经我们于此一直在心底打着问号,避而远之。


去年下半年放假前的时候,不知从什么时间,我开始留意到同心楼门口有一位老爷爷的身影。他孤独地坐在墙角边,每天同样的衣服,同样的动作。我注意到,由于制作竹笛,他的指甲缝里嵌满了泥土,衣着要比他同年龄段的老人显得破烂与不堪,黑色的棉裤由于他的劳作透着不规则面积的灰白,膝盖上有一处破洞,似乎是他制作竹笛时被锋利的器具所不小心刮到了。行人匆匆而过,在我的视线内不曾有人停留驻足,他低头做竹笛,也是一种营生,看似不孤单。

那个时候,我和同行的朋友并不清楚他在干什么,尤其当我们上课每天路过那都能看到他时,心中的问号渐渐被放大,却避而远之。后来进入了期末考试的时间段,很少再去同德楼,我便慢慢忘却了这一疑问。

今年这学期开始不久后,我依旧看到他在那。没隔几天,我发现居然空间和朋友圈开始为他疯狂地刷屏,类似是鼓动人文学子去买这位老爷爷的竹笛,并且纯手工竹笛才一块钱,廉价而又好玩。不少人为此转发,还配文“简直是撩妹神器啊”。就是在那个时候开始,我越发开始关注这位老爷爷。慢慢地听说,老爷爷不是本地人,借住在火车站,无妻无儿女,家里有一位哥哥,问及他为什么不回家时,他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并不想回家。一个大写的“流浪者”在我心底渐渐上升起来。

老爷爷已步入花甲之年,倘若有儿女,或许也应该成家立业各奔东西了,当今社会赋予这一代老人“空巢”的定义,家庭“空巢”综合症也随之而来,“孤独”似乎成了他们的代名词。试问,有儿女的那些空巢老人和这位孤独的流浪老爷爷在老年生活的本质上又有何差别呢?正值青春的我们作为儿女理应常回家看看,当假期来临,我们已经做好旅游攻略的时候是否又有必要考虑带上父母去旅行呢?都说孤独不是与生俱来的,因为那很可能就是我们一手造成的啊。

好了,回归正题。前些日子有一天雨丝紧而密,我着急着去同德楼上课竟忘了带伞,头顶着书本疾步走,路过同心楼门口,老爷爷仍然进入了我的视线。由于下雨,他紧挨着墙角边,身边有一个白色的大陶瓷杯,没有杯盖。白色的大陶瓷杯表面,岁月的痕迹清晰可见。不知是他自备的水还是雨水,水杯三分之二已满,我看到雨水淅淅沥沥地下落到里面,在杯中激荡起一圈圈小范围的涟漪。然而周遭的车水马龙让我在整个过程中听不到它的声响。

还有一次,正值中午饭点,我从不远处看到老爷爷吃的是一些简单粗糙的东西,有几次看到过不知隔了几夜的包子还是馒头。这真真是流浪者的标配啊,从中的辛酸艰苦无奈我们都不得而知。究竟他曾经的生活发生了什么,什么促使他远走他乡甘愿在天天在同心楼门口卖笛为生?

后来,美设学院团总支联合人文校园发起了“笛生完美”活动,从老爷爷手里购得竹笛,通过美设院老师和同学的合作将纯手工竹笛通过涂鸦设计、雕刻设计等手法装饰再加工,设计者并附留言卡,使形象普通的竹笛更有个性外观和收藏价值,再寻找喜爱和欣赏这门艺术的同学们选购并附留言卡,选购所得都将给予老爷爷。

廉价的竹笛说不上小巧精致,却简单动人,每一声镌刻承载了老爷爷的心血和不得而知的艰苦。鲜嫩的青绿色竹笛或许是多少代人童年美妙的青葱回忆与幻想。老爷爷倚靠在墙角,身边是个蛇皮袋,竹笛的材料散落在他身旁,他则一心用小刀削着他心中的竹笛,这一画面一直持续在我的脑海中,久久无法散去。艺术源于生活,他的竹笛在购买者心中显得可爱,是一份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好比“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想得到自已梦想中的竹笛,不如亲身动手制作,毕竟实践出真知。

我的朋友也曾一口气买下他十根竹笛,他希望给予老爷爷心灵上的支持。不久前的一个雨天,我匆忙路过那,欣喜地看到我的一位老师亦在等待老爷爷的手工竹笛,我走过去打了招呼。此时,不管是老爷爷还是我的老师,都不由地让我肃然起敬。他自力更生的精神与之于生活顽强的毅力打动着我们年轻的心。或许他已经每月拥有一笔可观的退休收入,或许他领着政府的抚恤金,再次之,他可以去住招待所,然而他还是选择真真切切地闯入了我们年轻的生命,可能给予我们部分人慵懒的生活重重一击。我们总是在路上,总是想要寻找到什么,就像一个孤独的流浪者。

有人说,竹笛的味道真好闻。因为你可知道,那是生命的气息,也是制作者精神与心理的沉淀,完成了灵魂上的跨越。在我的记忆里,竹子生来带有一股清香之气,也许是竹林的孤独赋予它独有的味道。而早已慢慢融入城市化的我们曾经生活在这清香之中,如今嗅到的清香也别有一番心境。我庆幸的是这位孤独执着于竹笛的老人受到了关注,这种关注程度和高度都要远远超于“碰瓷”。九年制义务教育写作中强调的“善于观察生活”态度于我们,在这位流浪老人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印证。我好像看到另一个时代的开启,精神和勇气在道义的的深化中轰然放大。

不是每一份孤独都理应流浪,不是每一次流浪都会有孤独。老爷爷可能真的很孤独,每一刀镌刻都是他对生活的诉说,但我又把他定义为了“流浪者”,并不是年轻人心中追求的浪漫主义的“流浪者”。因为世界总是比你想象的残酷啊。



我爱竞赛网赛事交流总群
我爱竞赛网赛事交流总群
商业创业比赛交流群
商业创业比赛交流群
设计广告比赛交流群
设计广告比赛交流群
科技IT类比赛交流群
科技IT类比赛交流群
学科技能比赛交流群
学科技能比赛交流群
选秀歌唱比赛交流群
选秀歌唱比赛交流群
兴趣爱好比赛交流群
兴趣爱好比赛交流群
公益志愿者交流群
公益志愿者交流群
青年机遇信息交流群
青年机遇信息交流群